iVOD / 151502

林月琴 @ 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月琴:(9時32分)有請部長,還有警政署副署長,還有交通部司長。
1 主席:請薛部長,請李副署長。
2 薛部長富盛:林委員早。
3 林委員月琴:部長早。部長,噪音污染大概是長期我們國人生活最為困擾的,而且現在大家生活都高壓力,然後晚上睡不著,又再加上噪音,這個議題大概不分城鄉。這幾年當然環境部、交通部跟警政署確實有非常多的解方,可是是不是能達到效果,我覺得有待檢驗。先請問一下警政署,目前是不是有掌握全國縣市執行環警監聯合稽查的狀況,請問每週攔查幾次,每次從幾點到幾點開始攔查?
4 李副署長西河:以112年來講,我們聯合稽查有一千八百二十六次,去年整體我們自己在執勤當中,不管是盤查、攔檢的,有查獲發覺有改裝的……
5 林委員月琴:等於要掌握各縣市的狀況。
6 李副署長西河:整體的數據,我請組長說明。
7 劉組長振安:報告委員,基本上環警監的勤務並不是我們警察去規劃的,因為我們的人數比較多,環保跟監理人員比較少,所以是由環保那一邊規劃出來之後,它有規劃多少次,我們就多少員警配合他……
8 林委員月琴:我為什麼這樣問,我們辦公室這邊因為拿不到資料,所以我們致電了六都的環保局,先不看其他的縣市,高雄市是在我們禮拜五下班之前都沒有辦法提供,逐一確認之後結果都不一。第一個,桃園市目前看起來是最高,因為每天執行;新北市事實上是次高,你看一下最高、次高,當然也要問的是整個人力搭配的狀況是這樣,不是只有說每天去查,或者是每週四到五次,還要看他查的點到底是多少。所以想問一下,請問警政署針對噪音管制執法的頻率強度,目前中央是不是有統一的最低執法頻率?因為環警監的確不是你們啟動,可是如果你們不配合的話,基本上這個效果非常的差,那就要問警政署這邊知不知道各地的作法是什麼?
9 劉組長振安:報告委員,原則上有關於環保噪音取締部分,我們是屬於被動配合的機關,那這個環警……
10 林委員月琴:所以就是環保有找你們,你們才去做,環保如果沒有找你們,你們就沒有去做?
11 劉組長振安:對,這是第一個,就是環保那邊有排的時候,我們一定配合;另外,我們自己本身的防制危險駕車的勤務部分,可能會在後半夜或是深夜的時候,我們也會請環保……
12 林委員月琴:可是中央如果沒有特別要求的話,會不會如果環保找各地的警局去配合的時候,通常也不可行?因為你這邊大概沒有統一的要求的頻率,就像幼童專用車,它有一些檢驗,在路上攔查的頻率,而且有被法規規定,所以我想問一下,你們中央自己到底有沒有特別去做這樣的配合?
13 薛部長富盛:跟林委員報告,我剛剛的資料裡面,事實上這裡面環警監聯合稽查從110年到上個月,總共四千零九十七個場次,告發的次數是七千七百三十……
14 林委員月琴:是,可是如果是分散到各縣市不一的話,那個狀態就會像現在看到的是桃園最高,然後新北市是次高,可是我們也不知道這個量體的狀態是什麼,是不是因為這些區域裡面有特別的地點事實上是比較常發生的,所以有去做,所以我覺得中央比較沒有辦法掌握。
15 薛部長富盛:這一點我想我們再來跟交通部、內政部思考一下……
16 林委員月琴:是不是這個部分三個部會應該要共同,因為這件事情不是只有環境部啦!
17 薛部長富盛:是。
18 林委員月琴:有關聲音取締設備的裝置狀況,這部分一樣也是我們去問六都,一樣高雄沒有提供,所以針對六都的狀況,地方填的跟中央填的不太一樣,因為環境部給我們的事實上像新北市就落差很大,是他們自己加錢去買這些東西,還是事實上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所以看到的資料不太一樣?可是這部分關係到環境部對於各地的配置狀況,如果跟他所知道的不太一樣的話,所以是不是一週內可以提供,這樣未來你才知道我們的經費要怎麼去搭配、配合,才會有辦法掌握,因為畢竟設備很重要。
19 薛部長富盛:好。我跟林委員再報告一下,環境部跟各縣市在分配聲音照相的這個部分,也必須各縣市首長願意去提撥配合款,假如他們不願意,那很抱歉,可能這個機會就會給其他縣市,所以這個可能也是……
20 林委員月琴:可是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哪些時段是噪音污染嚴重度比較高的,那才是環保單位要著力的……
21 薛部長富盛:是,我覺得這個應該,好,OK。
22 林委員月琴:所以整個噪音取締的設備跟手段,事實上在執行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一些問題點,就是你的聯合稽查必須要有警方配合支援,所以我為什麼剛剛先問警政署,就是因為各縣市執行的頻率不太一樣。還有移動式的噪音照相,因為環境條件蠻嚴苛的,所以常常取締成效不彰;而固定式的噪音照相地點相同,大家都會因為這樣子而規避掉……
23 薛部長富盛:對,大家都知道。
24 林委員月琴:那有些縣市會希望,因為機動式的陳情案,所以他會希望採移動式的,可是主要選擇這個採購的時候,所以就想問部長,你對於目前噪音取締的執行方式是不是滿意?
25 薛部長富盛:有改善的空間,因為這部分剛剛也才執行一段時間,我們always一個政策推動開始初期總是可能還會有哪些不足,那就透過後續陸陸續續再去把它改善……
26 林委員月琴:好,那就煩勞部長交接給下一任部長,真的要好好的去做,因為國人事實上是蠻困擾的。
27 薛部長富盛:好,認同。
28 林委員月琴:目前不只是我們的現行法規管制真的是不夠嚴格,因為罰款對很多有意違規的,就像每一個月去繳你的公寓大廈管理費一樣,事實上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行為應該是明知故犯的狀態,所以車主,尤其是機車,如果汽車一定是扣車,可是機車的話,你是限期改善,有些被罰的人他就是回去改一改,然後去監理站查驗OK之後他再改回來,所以這基本上反而讓車行多賺一筆,不只罰也罰不怕,根本抓也抓不完,抓了等於沒抓,所以請問交通部、環境部可不可以針對這部分加重罰則,針對累犯當場查扣車輛,不知道這兩個部會可不可以回答,可以做得到嗎?
29 薛部長富盛:林委員,我個人的感覺是,的確這個金額對很多玩車族以及那些擁有高檔車的人,這個真的是完全沒有影響,反而是安排要去上課,甚至是累犯幾次之後,是不是可以採取其他方法,我覺得可能會比罰錢更有效。
30 林委員月琴:是啊!可是你現在採行的就是登記系統。
31 薛部長富盛:我想就是開始執行,那有不足的再補強,我想……
32 林委員月琴:你的登記系統,光講機車,現在臺灣有1,455萬輛的機車,可是現在登記的是一萬四千九百多件,然後我剛剛看簡報,只有1,957件是已經經過登記的好寶寶們,都已經去登記了,可是民眾如果自願去登記,改裝的當然經登記就可以上路,可是這個排氣管,合格的可能還是有問題。而改裝尚未經檢驗的,如果不是你那225組的話,民眾去送檢,檢驗合格就可以上路,可是有些人根本不會想去,因為他們就是想要這個聲音來彰顯他們的存在感,他們根本不會去,所以民眾不去登記,除非被攔檢,否則你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噪音的問題,所以我對於這樣的登記制度,我打一個問號,就是它可以改善噪音的問題,我打一個問號。所以部長,還是麻煩你,因為時間關係,請提供我一個報告,就你未來如何改善精進,因為只是採用登記,我覺得效果不彰,所以我認為源頭管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透過環、警、監的攔查跟登記制度去管制根本不足,源頭管理首先就是設備,可是我們對於排氣管的這個設備並沒有明定變更將會進行嚴厲的裁處,包括吊扣牌照等等,這些設備根本就無法可管。還有,協助提供改裝服務的店家也沒有源頭管理,因為經濟部對於改裝商品的說法是它沒有污染的事實,可是改裝商品被改裝之後,確實會造成污染,但經濟部反而認為沒有,其實我們應該從商品被使用的效果、後果來看這樣的一個定義,甚至以消費者角度上來看,可能他也不知道他改裝竟然會產生噪音,所以還是希望未來這一塊是不是可以比照國外,一個是對車主提高罰金,譬如美國紐約,現在其他州也開始跟進,也就是大概跟臺灣的罰金相差十倍,還有源頭管理,應該是改裝的車廠如果違規,那麼是不是達到幾次之後,應該要吊銷它的營業執照或者是應該裁處,我希望這部分是不是可以去研議,而不是再採登記,或者就是在路上抓,我覺得再多的警力、再多的人力大概抓不勝抓,再麻煩部長,謝謝。
33 薛部長富盛:瞭解,謝謝林委員的建議。
34 主席:謝謝林月琴委員的發言。
35 接下來請廖偉翔委員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52
meet_id 委員會-11-1-26-13
speakers ["黃秀芳","陳昭姿","陳菁徽","林月琴","廖偉翔","王育敏","盧縣一","蘇清泉","涂權吉","王正旭","楊瓊瓔","李坤城","林德福","林淑芬","洪孟楷","鄭天財Sra Kacaw","牛煦庭","何欣純","劉建國","羅智強","陳瑩","楊曜","黃仁","邱鎮軍","廖先翔","陳冠廷"]
page_start 161
meetingDate ["2024-04-22"]
gazette_id 1133401
agenda_lcidc_ids ["11334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環境部部長、交通部、經濟部、內政部警政署就「噪音管制與加速推動排氣管噪音認證」進 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4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