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266

李昆澤 @ 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

Start Time End Time Text
00:00:01,402 00:00:03,284 謝謝陳雪生、趙偉。請下王國材部長、趙新華局長還有齊相淑。齊相淑署長。
00:00:11,990 00:00:37,400 呃,召會長李召會長部長好對於任何地方重要的交通建設其實交通委員會長期以來都是不分黨派也沒有意識形態都會給予全力的支持我們看到馬祖的建設就好陳雪生召委也非常認真實在的爭取那也為馬祖爭取很多重要的交通建設那對於
00:00:39,697 00:01:06,132 國道六號延伸花蓮這樣的一個特別條例其實我們都是支持對於任何縣市尤其是花蓮一條安全的道路當然也都會全力的支持但是交通建設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是不能用法律來框定的它必須透過嚴謹的程序它有相關的不管是像地質調查
00:01:08,134 00:01:37,435 可行性研究還有環境的這樣的一個綜合規劃然後是環境影響評估環差的評估財務的評估都是必須經過這些程序的剛才也提到這次花蓮的地震舒花改發揮它應有的一個安全的功能目前是還沒有舒花安啦因為舒花安現在還在做環境影響評估不是嗎來說明一下是
00:01:38,375 00:02:06,639 剛才報告就是說蘇花安現在在做環評、中規所以就是只有蘇花港因為它其實本來就是蘇花高速公路嘛就是因為環境的一個評估沒有通過所以我們為了讓花蓮有安全的道路所以再改為蘇花港接著還有蘇花安所以我們對於交通建設都是會給予全力的支持
00:02:07,219 00:02:11,096 那當然這些其實剛才也提到
00:02:12,236 00:02:39,455 這一條道路從埔里到花蓮啊不管是從過去79年開始不管是一般的道路或是國道相關的延伸啊其實已經經過9次了經過藍綠的執政啊也已經經過9次的相關的評估啦分析啦什麼所以說我們必須還是要有一套嚴謹的程序啦尤其是經過中央山脈它有斷層的問題
00:02:41,155 00:03:06,852 啊他有言報的問題他有地熱的問題他有永全的問題所以他的地質的這樣的一個啊調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交通建設啊一定是要以安全為前提要以永續為前提要以共生為前提不是嗎安全的道理就是這樣來的啊那我們也提到說這一次
00:03:07,887 00:03:34,961 相關的這樣的一個國六東延的條例說要10年內要來完成可行嗎雪山隧道啊不過是13公里挖了15年啊才完成台北的鐵路地下化23公里啊也經過了28年啊才完成那我們相關的這些
00:03:36,690 00:04:05,166 國道六號的這些我們必須要清楚他全場大概是90公里有70公里是隧道最長的隧道在目前的規劃大概是超過17公里以上如果是真的施工的話當然是全世界第三長的隧道10年內能完成嗎部長、局長你們都是專業的交通人士交通的專家
00:04:06,167 00:04:29,702 如果這個條例通過10年內能完成嗎 來說明一下非常困難我跟委員在報告就國道這個東六號東延花蓮事實上過去是已經講說已經打死的不做了那我們後來覺得必須這個往前來走所以我們現在在做一件事就剛才談到的地址的調查還有路廊的踏竿路廊
00:04:30,582 00:04:55,652 我們要避過這些環境敏感或地質敏感的地帶那現在這個已經按照我們這個中長期個案計畫在進行當中了如果在我們榻坑路廊找到然後這個這個平屋可行我們就進入可行性然後綜合規劃、環評等等的程序那的確剛才委員所提的非常重要就是說過去我們全國的各個個案計畫
00:04:56,912 00:05:02,510 都是經過一個詳細的評估。如果沒有一個詳細的評估就把它定案。
00:05:04,292 00:05:28,217 ﹏﹏﹏
00:05:28,297 00:05:54,376 不分黨派不分藍綠也沒有意識形態都會全力的支持我想陳雪生召委對於交通委員會長久的這樣的一個大家的共識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方向那對於重要的交通建設當然現在用定法律的狀況要來推動或者是大家對於權力分立的原則認為
00:05:56,078 00:06:12,498 禮委的權利應該要更大要凌駕行政要凌駕司法這都另當別論但是千萬別忘了交通建設安全永續共生這是最重要的前提
00:06:13,823 00:06:36,167 尤其是中央山脈這一次0403的花蓮大地震造成整個生態的衝擊我們要讓整個交通建設更符合安全永續的這樣的一個前提我希望各位委員交通委員會的委員要深切的思考另外我們現在來討論地震的問題
00:06:40,007 00:06:57,722 陳署長,我們這一次其實我們看到2024四月份這個四月到目前還沒有過完四月份總共發生了940次的地震那顯著的有感地震有191個最大的有感
00:06:58,899 00:07:16,169 ﹏﹏
00:07:16,553 00:07:27,065 地震我們來比照2023年同樣是4月其實增加了10倍那2023年的這樣的一個災防的一個國家級警報發佈了13次2024年到今天已經發佈了26次是不是來署長說明一下
00:07:38,530 00:07:52,684 國家級警報發布有一定的標準只要規模和震度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就會發布的確在花蓮地震之後有很多的余震國家級警報是2012年我推動的當時還沒有細胞廣播系統也沒有國家級警報
00:08:00,191 00:08:15,303 那要求當時的毛志國部長必須要全力的建置相關的這一些機制也要求NCC要全力的配合但是我們國家級這個警報到目前為止他的
00:08:16,738 00:08:34,618 午報的情形還是時有發生我們這個機制應該要進行修正那我們看到2021年到今年到現在為止發生了7次重大的午報事件不管是2021年你看同一個地震宜蘭
00:08:37,659 00:08:54,707 同一個區域的地震發布了14次的地震或者是震度兩極他也發布這樣一個告警或者是台東二級地震卻在台南發布這個國家警的警報那這一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4月3日有7個縣市應該要發布沒有發布當然我們這個
00:09:02,358 00:09:30,617 四月三號當然是這個7.2級的這個地震也會低估為6.8級的強震所以我這七個縣市沒有發布那我有一個具體的想法地震預警應該要發布而沒有發布那現在發布的標準是25G對不對來署長說明一下是四級地震的震度25G好三級地震的能量大概是8至25G是不是這樣是
00:09:33,379 00:09:54,697 這個規模達到22.5G的時候其實就會感受到明顯的放動 對不對?是那我們會不會去修正這個花布值避免誤報也避免漏報的這樣一個情況這個修正值我們有沒有找學者專家來再次的開會來討論這個標準值應該是要多少來,署長說明一下
00:09:54,997 00:10:12,017 是 這個的確有考量我們也在檢討那相關的這個這些的作為我們其實已經有邀請了這個學者專家我們在下個禮拜就會有學者專家的討論會針對這個後續的相關的改善作為去做討論好署長
00:10:13,439 00:10:25,625 另外就是規模6.5以上的這個地震啊它震度會比較強而且一定會相關的餘震會比較多而且震的時間也比較久那我們是不是
00:10:27,598 00:10:41,162 來研究一下請專家學者大家來研究這個發生規模6.5以上的地震的時候震度3級以上是否這些區域也花布告緊這個是要很嚴謹的態度來思考來請署長簡單說明一下
00:10:44,483 00:11:04,011 是這個在過去我們的討論裡面的確有討論那這個部分因為發布會牽涉到防災單位相關的作為那其實過去我們有邀請這個災防辦還有地方政府的災防機關一起做討論那我想經過這一次的這個事件之後對這件事情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的結論
00:11:04,991 00:11:3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