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陳委員培瑜:(9時52分)謝謝主席,有請副主委,謝謝。 |
1 |
主席:好,請林副主委。 |
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委員好。 |
3 |
陳委員培瑜:副主委早安。我們看到太空中心的貼文,你有看到嘛? |
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福衛五號。 |
5 |
陳委員培瑜:上個禮拜在花蓮地震後的隔天,太空中心馬上釋出了非常多衛星照片,讓很多國人同胞……因為網路上其實流傳非常多照片,造成大家的恐慌,但是因為這個照片適時的釋出,我覺得也讓大家的心情稍微安撫、平靜許多,所以這邊我必須要先說,代表國人感謝太空中心的努力,也希望後續像這樣子的協助,會持續提供給相關國人。 |
6 |
進一步我們發現,其實你們有所謂的守望亞洲計畫,過去這幾年,我們從2010年加入守望亞洲計畫之後,臺灣陸續跟來自日本、泰國、新加坡及中國的資料畫面,其實也在這一次地震上給予很多的幫助,這邊可不可以請副主委簡要說明一下,透過太空中心的這個計畫來表達我們臺灣國會對這個議題的關心跟感謝,可不可以給您30秒說明一下? |
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具體內容我可以講,但最重要是我們一定要加入其他國際的聯盟,才有辦法有足夠的資訊,單看我們國家的衛星其實是不夠,所以這個事實上是在太空衛星跟資料分享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不僅是一個科技外交,也是在實質上對於臺灣的應用非常重要,具體在這一次其實等於是很直接提供了我們,不只是這一次,我想其他的部分,我們也都有利用其他國家的衛星。 |
8 |
陳委員培瑜:沒錯,加入國際組織非常重要,就如同您說的,其實從2010到2022年,我們看到太空中心透過國科會這邊積極推動科技外交,跟重要的科技強國還有簽署部會層級科研合作的協定跟協議,那我們看到2010到2022,平均每一年我們臺灣自己的支援,光是臺灣送出去的資料,平均有14件災害事件提供嘛!過去一整年我們臺灣自己就協助了13個國家、22場災害,我們都知道其實這樣的天災都沒有人希望發生,可是一旦發生,基於人道價值的關懷,彼此互相提供資料、互相協助,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後續我們是不是可以要求國科會跟太空中心持續在這個計畫當中發揮角色?我相信立法院一定也會支持相關的預算。 |
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我們會持續努力。 |
10 |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說完了太空,我們來看一下海洋,這次地震大家都知道是921之後最大規模地震,可是因為它的震央在近海,所以對於整個地質環境的掌握,其實沒有辦法像25年前的921一樣,可以從地面上有非常非常多的資料跟觀察。在今年年初,日本的能登半島地震,不知道副主委你知不知道這個新聞跟消息? |
1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有,我有看到…… |
12 |
陳委員培瑜:其實我們臺灣自己也有提供衛星畫面給日本,跟副主委這邊說明一下,日本在上個月就派遣了他們自己海洋研究機構的研究船進行相關的斷層探勘,瞭解地震的成因還有地質的細節,然後再進一步地把這個資料提供給調查委員會做參考。為什麼要講這件事情呢?因為我剛剛說臺灣這一次地震震央是在臺灣的近海,其實國科會的國家實驗研究院,目前我們知道有國家地震工程中心還有臺灣海洋研究中心。我想請問一下,我們有沒有機會在這次地震,透過派研究船進行地震探勘調查的計畫? |
1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主要如果是能夠布局在海底的地震偵測器,這是非常重要,目前我們這些相當有限,我們承認,所以我想委員的這個建議非常重要,如果說我們能夠把兩邊聯合在一起,因為海洋研究中心跟地震部分能夠合作,然後我們透過海洋科技的能量,才能夠把地震儀整個佈到,這整個重要的關鍵的部分…… |
14 |
陳委員培瑜:所以…… |
1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但是因為整個東岸深海,所以這個部分也有技術上的困難,但我們會積極來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
16 |
陳委員培瑜:好,如果是這樣,聽到副主委這麼正向的回應,其實我們有聽到來自地科學界學者的建議,有沒有機會在這一次啟動相關的研究跟調查經費?我們是不是可以抓半年的時間,請你們這邊做出相關的盤點,然後來討論一下這個資源如何整合,然後如何真的開始進行相關研究報告?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地震的樣態跟斷層帶的樣貌非常非常不一樣,如果我們有更多研究資料,我相信會讓臺灣產業發展跟國人日常生活,應該都會更加安心,好嗎? |
1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好,我希望能夠…… |
18 |
陳委員培瑜:有沒有機會在半年內啟動相關的研究? |
1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半年內不能,因為半年內我不見得在,但是一個月內我們會啟動第一次的諮詢會議。 |
20 |
陳委員培瑜:好,沒問題,一個月內啟動相關諮詢專家會議。 |
2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們要把這個問題至少有一個framework,至少一個架構,應該一個月……因為我還在,還可以去做。 |
22 |
陳委員培瑜:好,太好了。 |
2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會把這個東西傳遞下去。 |
24 |
陳委員培瑜:好,太好了,謝謝,這個非常重要,謝謝副主委的肯定。 |
25 |
我們接下來再回到太空來看一下,在今天的報告裡面,我們看到國科會有提到八大前瞻科技,其中太空是一個非常重要你們提到的領域,可是我們有發現在去年7月的時候,國科會主委就有說太空三期計畫要修正、要延長,並且預計在去年年底送件,可是我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到相關的資料跟下文。我們來看一下你們當時提出來的修正,計畫重點我就不再贅述了,可是你們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訊韌性的部分,我覺得這一次在地震當中,大家應該更可以感受通訊韌性的重要性。我們想知道,聽說計畫已經是送到國科會,然後等著要送到行政院,目前我們知道版本是這樣,是嗎? |
2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按照每年的科技計畫的審議,目前是這樣,現在單一計畫本身應該就要送進來了,我們還在審議的過程,現在還在國科會。 |
27 |
陳委員培瑜: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跟你們要資料,結果你們給我們的回應是說:儘速完備修正內容。所以到底是遇到了什麼困難,要不要在這邊說明一下,讓關心相關進度的委員們更知道,目前的修正計畫是到哪裡了? |
28 |
陳處長國樑:跟委員報告,目前來講的話,因為它有相關的一些細節的內容,像項目等等這些還需要討論,所以內部還在研議當中,但是會儘速再提供。 |
29 |
陳委員培瑜:如果按照剛剛副主委您說的,未來520之後你也不知道你在不在嘛!但是你剛剛提到一個月內,我們在這個修正案的部分,有沒有機會在一個月內完成國科會的內部程序,然後在520以前提供給行政院作為後續審查,讓接下來的行政團隊可以無縫接軌,有機會嗎?一個月內。 |
3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有關於我們內部的調整,我先確定看看可不可以在一個月內調整…… |
31 |
陳委員培瑜:還是…… |
32 |
陳處長國樑:因為這個除了國科會以外,還涉及到相關的部會,我們還要跨部會地研商,大家齊備之後才會送到行政院來做核定。 |
33 |
陳委員培瑜:所以您覺得大概還要多久?因為我想也不會只有我們辦公室關心這個進度嘛。 |
3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親自開會,一個月內我們開,看能夠推到怎麼樣,我們必須要瞭解,因為它其實還牽扯到各個部會,太空計畫絕對不是國科會的問題而已。 |
35 |
陳委員培瑜:但是因為您說你會主責來召開…… |
3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所以我想我們一個月內開一個比較密集的會議去瞭解大概現在還有哪些技術上的項目是卡住的,但原來這個大方向應該大家都很有共識了,這個部分應該是比較沒有問題的。 |
37 |
陳委員培瑜:好,這個部分就拜託你們持續進行。 |
3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細節的部分我們是不是就麻煩一下…… |
39 |
陳委員培瑜:好,我們承認它確實有跨部會的困難,但是我們還是希望看到進度是趕快往前推進的,好嗎? |
4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跨部會沒有困難,但需要一點時間。 |
41 |
陳委員培瑜:需要一些時間? |
4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
43 |
陳委員培瑜:所以跨部會的溝通目前沒有困難,但是…… |
4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沒有困難。 |
45 |
陳委員培瑜:大家在工作細項的討論分工上是有困難的? |
4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他也需要帶回去做各個部會本身的討論,我想這個部分我們再來追蹤…… |
47 |
陳委員培瑜:好,如果有這麼多實際的困難,但是您說你一個月內會先召開相關的會議,然後來看一下大家目前的進度? |
4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我們來召開,盤點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問題,然後我們把它列出來。 |
49 |
陳委員培瑜:好,我們辦公室會再跟你們要相關資料跟報告。 |
5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OK,謝謝。 |
51 |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副主委,謝謝主席,謝謝。 |
52 |
主席:謝謝陳培瑜委員。再來請葛如鈞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