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羅委員廷瑋:(9時42分)謝謝主席,麻煩主席請國科會林副主委。 |
1 |
主席:我們請林副主委。 |
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委員早安。 |
3 |
羅委員廷瑋:林副主委你好。 |
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你好。 |
5 |
羅委員廷瑋:今天主委不在,我要跟你探討一些事情,有關AI專法的進度,我想剛剛也有委員提到AI是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我們更希望AI未來能夠運用在所謂的網路影像,尤其是這種暴力或者是兒少關係剝削的一些影像。主委曾經表示AI已經開始進入到生活,在技術跟產業之外,事實上理論、倫理、法制、治理才是重點。 |
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
7 |
羅委員廷瑋:行政院已經有一個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但如主委所說,倫理、法制跟治理才是重點,請問AI專法目前的進度為何?何時會有院版? |
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其實上次主委有在這邊正式地回答過,事實上年底就會有一個草案出來。 |
9 |
羅委員廷瑋:今年年底? |
1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今年年底會有一個草案出來,我重複他上次的說明。 |
11 |
羅委員廷瑋:這個有沒有機會再提早?因為國人現在對AI越來越重視。 |
1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們都知道其實歐盟從草案到社會溝通,跟各個領域的溝通,其實也花了相當久的時間,所以事實上我們覺得現在除了這個草案的部分之外,也應該開始更積極地瞭解,比如說以歐盟在法案這個部分,瞭解它是如何讓國內的人,包括產業跟各方面,它不只是限制,它也有創新,所以我們要在限制跟創新中間找到一條對臺灣適當的這一條線,那這一條線是需要溝通的,所以我們年底的這個期程事實上已經儘量在加快速度了,我們儘量加快速度,如果能夠提早,我們當然會提早跟…… |
13 |
羅委員廷瑋:好,給自己一個目標,儘量加快啦!哪怕是幾個月。 |
14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
15 |
羅委員廷瑋:從國外因為AI導致一些產業開始在罷工,到現在我們希望能夠透過AI來做一些影像的防範治理,我想以科技的發展來看,很多事情都已經被AI取代,未來很多的類別都有可能被淘汰,所以我想在法制、治理的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更要迅速,好不好? |
1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非常重要。 |
17 |
羅委員廷瑋:好,副主委,國科會的前身是科技部,之前有執行科技醫療相關的計畫,在報告的第9頁有提到,現階段有一個相關的計畫,包含臨床資料庫還有AI之跨域開發及加值應用,以臨床需求出發,主導醫學中心和ICT廠商媒合,組成9個整合型的跨域成熟團隊。本席想請問,像這個臨床資料庫與AI之跨領域的加值應用,計畫期程是 109年到112年,現在已經到期了,請問4年來總預算為多少?有哪幾個醫學中心和ICT的廠商媒合組成9個整合型的跨域成熟團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
1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好,細節我們請處長說明。 |
19 |
羅委員廷瑋:好,請說。 |
20 |
楊處長台鴻:目前的目標其實是達成地非常好的,因為基本上醫學中心跟ICT廠商都合作得非常好,而且事實上我們在未來4年的期程還有1個新的計畫,目前正在call案當中。 |
21 |
羅委員廷瑋:那4年來總預算有多少? |
22 |
楊處長台鴻:過去的4年是嗎? |
23 |
羅委員廷瑋:對。 |
24 |
楊處長台鴻:可能有四億多,因為我…… |
25 |
羅委員廷瑋:好,你可以稍微提出有幾個醫學中心和ICT廠商媒合嗎? |
26 |
楊處長台鴻:幾個醫學中心是不是? |
27 |
羅委員廷瑋:對。 |
28 |
許處長增如:報告委員,我們有2支計畫,1支是生科處,它是跨醫院合作的驗證;產學處有個智慧醫療產學聯盟,因為我們大概是從111年開始執行的,比方像臺大跟廣達。另外還有中國醫跟長佳智能,他們共同發展一些產品的驗證,希望往海外市場拓展,能夠在海外落地。 |
29 |
羅委員廷瑋:好,另外,我想請問你,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計畫建置國家級的友善醫療,以生醫資料來做一個平台,建置轉譯導向的生醫巨量資料、應用生醫資料庫開發新穎生物標記及疾病風險評估模式。本席想請問,健康大數據的永續平台計畫,計畫期程也是110年到113年,即將到期,請問4年來的總預算為多少? |
3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應該是差不多。 |
31 |
羅委員廷瑋:差不多嗎?已經完成四分之三的計畫,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目標? |
32 |
楊處長台鴻:這支計畫可能比較多,大概有8億左右。 |
33 |
羅委員廷瑋:8億左右,那不是差不多,是double耶! |
34 |
楊處長台鴻:有稍微多一點。 |
35 |
羅委員廷瑋:好,沒關係,4億變8億也不是差不多或多一點啦!沒關係。 |
3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剛剛那個4億如果包含產學處的話,事實上scale有稍微大一點。 |
37 |
羅委員廷瑋:好,目前已經完成四分之三的計畫,請問一下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
3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具體的成果,請處長稍微說明一下。 |
39 |
羅委員廷瑋:不好意思,您說什麼? |
40 |
楊處長台鴻:這個計畫分成兩塊,一個是大數據,收資料,我們預計4年會收8,000筆實際的資料。我們按步驟,每年大概2,000、2,000、2,000,完全按照步驟。另外有一個是生物標記,剛剛委員講的生物標記,我們英文叫biomarker。 |
41 |
羅委員廷瑋:對。 |
42 |
楊處長台鴻:目前這支計畫基本上來講進度是超前的,有很多的biomarker事實上都已經快要可以落地了,以上,謝謝。 |
43 |
羅委員廷瑋:好,再來是防疫科學研究發展及量能的一個建置計畫,這項計畫的期程是從哪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 |
44 |
楊處長台鴻:防疫這支計畫很明顯是從疫情那年開始的,應該是到明年結束。 |
45 |
羅委員廷瑋:明年結束? |
46 |
楊處長台鴻:對。 |
47 |
羅委員廷瑋:好,總預算為多少? |
48 |
楊處長台鴻:這個預算應該差不多6億左右。 |
49 |
羅委員廷瑋:好,那內文既然說國科會長期耕耘新興感染症的研究,奠定防疫基礎,自109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支援國內防疫重要議題,在檢疫、治療、預防、公衛流病、社會影響、場域驗證與國際合作等面向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簡單地說,萬一下一次來一個類似COVID-19的疫情,國科會能夠提供什麼給相關部門來進行有效的全面防衛? |
50 |
楊處長台鴻:基本上,這個任務跟衛福部理論上應該是有部分會重疊,國科會的角度就是從科學研發,我們希望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下一個疫情來所要面臨的問題,所以事實上我們跟很多醫院都有在做這方面的一個…… |
51 |
羅委員廷瑋:所以這個計畫你目前所籌備的相關資料,有信心在下一次如果遇到COVID-19的時候,是可以有效地提供更好的數據嗎? |
52 |
楊處長台鴻:如果委員說下次還是COVID-19,我可以給你保證一定沒問題。 |
53 |
羅委員廷瑋:類似,但是是新興的病毒。 |
54 |
楊處長台鴻:新興感染症的種類如果真的是很多的話…… |
55 |
羅委員廷瑋:我知道,千變萬化,但是因為之前COVID-19的一個防範機制,我想這些都是演變出我們需要的一些科學數據,或者是我們的經驗,下一次病毒演變的時候,可以作為最好的防範前提嘛! |
56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跟委員報告,其實這次COVID-19很多研究的能量基礎,也跟上次SARS所累積出來的肺部非典型部分的感染,事實上有很大的基礎研究能量,所以我們不能臨時找人,就是事實上它已經有這個連續,這是目前COVID-19得了研究成果,我們也希望長期能夠作為未來如果有新興的疾病,本身也能夠幫忙支持,這是我們目前國科會的規劃。 |
57 |
羅委員廷瑋:好,當然我們希望這些疫情的亂象不要再度地發生,但是我們希望國科會因為有這些經驗,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參考。 |
58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謝謝。 |
59 |
羅委員廷瑋:最後我想講就是太空中心,因為立法院已經三讀太空發展法,我想國際強權也作為太空的先行者,主宰了大部分的市場跟組織,臺灣現在才要起步,我們很擔心會越來越萎縮的情況之下,那在這樣子的情況,我們當然還是不能嫌晚嘛!有做就是好事,2023年太空中心成立,國人對它的盼望也很高,請問火箭發射場的進度為何?選址在哪? |
60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具體進度請我們…… |
61 |
陳處長國樑:跟委員報告,火箭發射場目前第一次委員會已經開過了,它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要瞭解訂定發射場址的條件;第二個,跟各相關的地方單位談之後,確定所謂的候選場址;第三階段才會決定場址。 |
62 |
羅委員廷瑋:好,時間有限,沒辦法論述太久,但是我想韓、日、中國大陸、印度都有自己的發射場,也有成功,臺灣什麼時候可以在自己的國家發射火箭上太空?這是我們的期許,我想到現在只有在討論條件,還沒有實際的選址,我們希望加快速度,這方面可以努力嗎?比如說你的第二次會議可不可以快一點? |
63 |
余副主任憲政:我們會針對選址的部分儘快做處理。 |
64 |
羅委員廷瑋:每分每秒都在流逝,都在跟國際競爭,我們希望這速度可以快一點,謝謝。 |
6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我們加快速度。 |
66 |
主席:謝謝羅廷瑋委員。 |
67 |
我們再來請陳培瑜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