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036

郭昱晴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郭委員昱晴:(10時14分)謝謝主席,有請副主委。
1 主席:請林副主委。
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委員早安。
3 郭委員昱晴:早安。副主委,不曉得您知不知道去年年底有一個新聞特別提到多所頂大碩博班的註冊率幾乎是零,也就是說,不曉得是少子化的關係還是因為什麼樣的關係,其實我們很多碩博班目前的註冊率其實是掛零的,這個您知道嗎?
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看過報導。
5 郭委員昱晴:有看過報導?
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7 郭委員昱晴:好,在這邊其實我還是要給國科會一個掌聲鼓勵啦,因為我們有特別針對所謂的博士獎學金方案,對不對?
8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
9 郭委員昱晴:在去年之前,我們的名額從原本的300位,到今年特別提高到1,000名,提高到1,000名,其中有600個名額是由其他大專院校來遴選,我們自己國科會這邊是遴選400位。問題是從108年試辦到今年,其實有很多的博士還沒有從學校畢業,為什麼就在今年突然增加了這麼多的名額,這個是我比較好奇也是比較有疑慮的地方,就是說我們這1,000名,突然之間在今年增加了這麼多的名額,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構想?
10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原來300名分配到各個學校還是僧多鬻少,其實還是非常非常地有限,所以我們在budget可以的範圍內增加到1,000名。另外一個當然就是大環境,尤其這幾年來產業界的發展非常蓬勃,所以很多碩士班學生在畢業以後就可能受到產業界的吸引,產業界的吸引當然就是薪水等各個方面都會比在學術界讀碩博士班……
11 郭委員昱晴:所以我們要跟其他的產業界搶人?可以這麼說?
1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至少要努力讓一些願意做研究的人不要做得太辛苦,我們不敢講說他的薪水可以比較,但是至少讓他在這邊生活無虞,讓他可以安心地做研究。
13 郭委員昱晴:可是目前這些博士班的學生其實都還沒有從博士班畢業喔,怎麼突然之間,其實增加的人數部分已經增加了3倍。
1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目前我們看到其實碩士班跟博士班的申請總人數事實上已經在下降了,雖然還沒有畢業,但從新進的我們就可以預看到這個部分事實上是變化相當大,尤其是在像STEM的這個範圍內,本身已經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當然少子化的問題也是其中原因,我想眾多原因加在一起,我們必須更要用比較強有力的機制去支持這些做博士研究的。
15 郭委員昱晴:我們有提供比業界更好的條件嗎?
1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目前來講,如果經費是無限的,我們當然是希望無限增加,但是目前……
17 郭委員昱晴:經費怎麼可能會無限?
18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不可能無限,所以我們現在只從原來的金額提高到4萬塊,4萬塊至少維持一個基本生活的部分,讓老師或者是學生,以前大部分的博士班學生是靠老師來支持,尤其在一個實驗室裡面,我們的總預算本身也有限,所以我們就直接針對博士班……
19 郭委員昱晴:你們預期這1,000名今年會招得滿嗎?
20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們目前已經招滿了,而且事實上有相當多人來申請。
21 郭委員昱晴:已經招滿了?
2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
23 郭委員昱晴:好,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資源的比例……
2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400名的部分已經滿了,至於學校的部分還在學校……
25 郭委員昱晴:學校的部分……
2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申請很踴躍,而且跟委員報告,我們還去開拓,希望國外的人來,就是說有一部分事實上是有相當多國外的人也來申請。
27 郭委員昱晴: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部分的配置比例,我們可以看到,比方說112年的時候,國立臺灣大學是58名,在113年,也就是今年,國立臺灣大學是113位,其他學校的部分,我們發現這個比例上是不是會有一些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28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因為目前我們分配給各個學校的部分,也就是由各個學校去做分配的部分是按照它的國科會計畫,因為我們要有一些依據,而且它是跟國科會研究有相關的部分我們支持,所以目前這個比率看到的應該是反映出各個學校本身在國科會計畫的比率。
29 郭委員昱晴:既然講到國科會的一些計畫,我們就再往下看。當然我們看到,我們所招募的這些人才其實是為了儲備核心戰略產業人才,對吧?
30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沒錯。
31 郭委員昱晴:既然是六大核心產業的人才,我們就來看這六大核心戰略,大部分都是跟資訊有關、資安有關、國防及戰略有關,還有一些綠能及再生能源等等,對不對?這個是我們的六大核心戰略。
3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這個主要是針對產業,但這次我們的分配是八大技術平台,因為國科會支持的博士班要做研究,研究的部分必須要有一個研究的重點,這個重點其實是剛剛我的專題報告裡面的八大技術平台。
33 郭委員昱晴:所以你們又拉出另外一個是八大?
3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技術,比如說民生跟戰備不見得跟科研有關係,或者有些跟科研有關係,我們拉出來,精準健康事實上就跟科研有關係。
35 郭委員昱晴:我比較好奇的是入選的這些人來自什麼科系,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看到有哲學系還有美術系,另外還有中文系,他們在你們所謂的八大計畫當中符合哪一項?
3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國科會的審查跟學校會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們是針對他未來要讀或者是現在做的題目跟他的研究,所以他必須要寫一個小的research的proposal來申請。
37 郭委員昱晴:我們來看博士生獎助學金的領域分布,資安部分的通過率只有30%,也就是說推薦數、入選人數是3位,然後在人文的部分,包含我剛剛所唸的,不管是藝術、美術也好,或者是中文系也好,哲學系也好,可能我個人外行,所以真的會覺得有一點疑慮,因為他們的入選人數跟通過率是50%。資安這麼重要,為什麼它的人數只有3位?
38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其實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資安部分其實我們另外有其他專案的計畫,對師資跟學生給予支持……
39 郭委員昱晴:所以需要這麼多人在人文社會……
40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第二個,大家可以看到資安申請的人很少,因為懂資安的人在市場上太吃香了,事實上這個反映出現在的marketing,你越需要的人……
41 郭委員昱晴:你們是不是應該把平均式的,比方說每人補助4萬,可是資安人員是不是應該提高?你們有沒有這樣的考量?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
4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未來我們要有很強的理由做一些分補,資安只有30%,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去理解,因為我們都是專家審查。我要強調人文社會非常重要,它對八大平台本身串連……
43 郭委員昱晴:我沒有說它不重要,我的意思是,既然我們也都知道現在資安更重要,對不對?對我們來講,其實資安在國科會當中你們應該是專家,在資安的部分,我們是不是應該增加他們獎助學金的比例,而不是齊頭式的平等,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4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好,我們全盤去理解,看其他計畫的配合情形,然後整體來……
45 郭委員昱晴:這是你們的政策研究,光是在政策議題上就沒有出現人文社會的議題,所以我不知道您剛剛所說專業的……
4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DSET裡面主要的研究員都是社會人文,DSET是我們剛成立的科技民主跟社會研究中心,它的組成……,它是要用人文的觀點看現在新興產業本身產生的問題,我們要把人文社會這個DNA滲透到其他的科技裡面。比如說包括我們的應用面,我們在終端的應用面如果沒有人文社會支持的話,終端永遠是做供應鏈本身的元件而已,而且在前端尤其是AI牽扯到AI的倫理跟trustworthy,這個在在都需要法律、人文去支持。
47 郭委員昱晴:這個我懂。
48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現在這裡的題目也許是看到AI,但是AI本身就是一個人文問題跟社會問題,我們用這種方式去看。
49 郭委員昱晴:好,就我剛剛所提的,對人才的補助或者獎助學金,這個部分是不是應該依照現狀做一些修正跟調整?
50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我們會每年修正,做一些思考研議一下。
51 郭委員昱晴:這樣你們補的1,000名才會有意義,而不是現在規定這樣子,突然增加1,000名的員額,這個對我們來講,應該要稍微檢討一下,好不好?
52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我們每年檢討。
53 郭委員昱晴:包含我們招募人才、人才培育這一些主持人的部分,其實現在也是……你們今年8月要開始,但是你們1月11號才正式公布,這個部分真的有點晚。
54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那個時候我們希望儘快早點開始,今年我們會檢討,每一年我們都希望能夠有一定程度的調整。
55 郭委員昱晴:好,謝謝副主委。
56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謝謝。
57 郭委員昱晴:謝謝主席。
58 主席:謝謝郭昱晴委員。
59 接下來請葉元之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86
meet_id 委員會-11-1-22-7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吳沛憶","羅廷瑋","陳培瑜","葛如鈞","郭昱晴","葉元之","陳秀寳","張雅琳","吳春城","萬美玲","范雲","鄭天財Sra Kacaw","牛煦庭","鍾佳濱","楊瓊瓔","林倩綺","陳冠廷","邱志偉"]
page_start 321
meetingDate ["2024-04-11"]
gazette_id 1132701
agenda_lcidc_ids ["11327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列席就「國家科技發展策略與布局」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27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