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0701
林國成 @ 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 Text |
---|---|
0 | 林委員國成:(9時41分)主席,請部長,還有程署長。 |
1 | 主席:請部長及程署長。 |
2 | 王部長國材:林委員早。 |
3 | 程署長家平:委員早。 |
4 | 林委員國成:今天特別謝謝召委安排這個議程,其實世界各國對於極端氣候不是只有今天在談,已經談了好幾年,可是為什麼會有極端氣候?這個就要集思廣益,到底極端氣候要如何定位?署長,你聽一下,如何定位極端氣候及其標準何在,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氣象署在做業務報告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提醒,甚至於還一直為氣象署儀器的部分請命,世界各國先進儀器是非常重要,所以我現在要請教部長,到底極端氣候的定義還有精準度為何?這兩點請部長或署長來做回答。 |
5 | 王部長國材:我請署長說明,他比較專業。 |
6 | 程署長家平:跟委員報告,如果依照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極端氣候事實上是用過去所發生的所有天氣事件在做排序,然後極端高的部分就是九十百分位以上,極端低的部分就是十百分位以下,以這個平均值當作極端的狀況,所以過去在每個地方所發生的極端狀況其實有點不太一樣,因為每個地方的氣候背景、統計都不一樣。至於極端天氣的部分,就是在這個區間裡面所發生的某一個單一事件,就稱之為極端天氣。所以極端氣候其實是一個統計值,或是我們說氣候的極端值,基本上就是剛剛我講的九十百分位和十百分位來分別定義這個極端的高和極端的低。 |
7 | 林委員國成:好,署長,當然定義跟標準要把它定出來,但只有你知道,連部長也不知道,連立法委員也不知道,而老百姓更不瞭解,所以你們一天到晚就是說極端、極端,但是事實上可以看得出來,現在任何的天氣,除了氣象署預準的東西以外,確實極端是未來整個環球裡面非常重要,所以我為什麼要問定義何在、標準為何,我為什麼要去問這些?因為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完全不知道!所以署長,這一點你特別要去注意,這個有時候還是要宣導的。 |
8 | 程署長家平:是。 |
9 | 林委員國成:有時候還是要宣導,讓老百姓知道,全民共同來面對極端氣候所產生的任何災害,這是很重要,可是我沒有看到我們交通部去做這個事情,所以今天既然有這個主題,身為立法委員必須要提醒部長或署長,這是非常重要,老百姓瞭解就會配合,老百姓不瞭解就無法配合,就會產生意外,所以署長跟部長,這個可能特別要去注意一下。 |
10 | 王部長國材:我跟委員簡單回應一下,極端氣候的定義因為非常學術,我也是第一次聽到,就是九十百分位跟十百分位,但是極端氣候的因應在我們陸、海、空事實上都有相關的因應計畫,比如我們有一些比較先進的偵測設施,還有定檢的平常加強,我想都有在做,這應該是交通部的基礎設施裡面很重要的一環,現在這部分有在進行。 |
11 | 林委員國成:好,部長,我的意思就是說,讓老百姓多瞭解,對於我們整個預防會有幫助,預防勝於治療,不要等到事情發生才來做,就是因為老百姓不知道、不曉得如何去預防才會產生意外嘛,所以每一次我們極端氣候發生災害,通常都是因為老百姓不知道。你可以看得出來,有時候明明你們斷定出來有土石流,你請他們去安置場所都還要花費警察的公權力他才會去做,但是如果讓老百姓知道極端氣候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危險度,他自然就會配合,所以這是宣導,標準很重要。 |
12 | 王部長國材:好,宣導我們來加強,的確很重要。 |
13 | 林委員國成:另外,本席特別要提醒署長,欠缺官方的數據如何去做防範?署長,我們的數字你們知道但別人不知道,各單位也不知道! |
14 | 程署長家平:如果是講欠缺官方數據,這個部分基本上是一直在補充。 |
15 | 林委員國成:好啦,署長,我會點出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們現在做不好,官方數據非常重要,因為官方發出來的數據才具有公信力,不要用猜測的,要有數據告訴各單位,讓他們要準備去做預防。現在我們都是搶救,現在我們都是看天說話,這個是不可以的,既然極端氣候不是只有今年,不是只有明年,未來都是要去面對的,所以我要拜託署長,這個一定要有官方數據,下令下去給所有各單位,他們才會有警覺性的預備,所以拜託署長這個部分要做好。 |
16 | 最後,我要請問部長極端氣候產生的這些種種的災害,你很重要欸,部長,交通、公路等等,交通癱瘓就跟戰時沒有兩樣耶,所以極端氣候產生的這些是非常無情的,這個部分我要聽聽部長的說明,因為你們的報告寫得洋洋灑灑,各單位好像準備好了,說實在,防災視同作戰耶! |
17 | 王部長國材:瞭解。 |
18 | 林委員國成:人民的生命財產非常重要,所以部長,針對這個問題,你們交通部各單位有什麼防災思考邏輯? |
19 | 王部長國材:是,我跟委員報告,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平常的定檢,我們會分級,比如現在的邊坡跟橋梁分ABCD,對於邊坡比較危險的部分,就是巡檢的頻率比如每個月一次。第二個就是今天報告的汛期期間從5月1號開始,因為我們是預測這段時間颱風、豪雨會比較多…… |
20 | 林委員國成:這個防汛期大家都知道啦,這個不用講啦! |
21 | 王部長國材:所以我們一般會在3月底以前大概都演練跟準備好了。第三個就是剛才委員所提到的,當氣象署通報颱風、豪雨或地震的時候,這時候他們的準備,當然地震很難,比如地震發生以後就是事後了,事後的巡檢,可是颱風之前,那是有特別的巡查。事實上,氣象署這幾年有幾項很重要,比如說他們的超級電腦,這個讓他們在數位的預測方面越來越準,這個是有在做。另外就是陸、海、空的一些相關錄測的偵測設施,偵測包括水文基本的部分也會進行…… |
22 | 林委員國成:好啦,部長,…… |
23 | 王部長國材:但是的確還是要加強啦! |
24 | 林委員國成:部長,這個部分要加強,像昨天下一場大雨,臺北市士林區就馬上發生電線被打下來或什麼的,這代表什麼?這不是臺北市政府的問題,而是你給它的官方數據是不確定的,沒有一個政府很樂意看到災害,沒有!地方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所以既然我們中央政府已經發現到這是極端氣候來的更兇猛的災害,所以我們就要特別因應。 |
25 | 最後,我必須要提醒部長,不是只有工程補強,軟體很重要,宣導很重要,所以這兩者之間,一、剛才我問的這些準確度的問題、官方數據的問題,可以做預防的動作,任何的天氣都是預防勝過治療。所以我要拜託部長,除了你們每一個人就位去做救災準備的情況之下,政府的精準度很重要,還有軟體很重要,演練也很重要,讓老百姓知道,然後全民來配合,這樣才有辦法面臨極端氣候未來的大災害,所以部長,這一點特別提醒,好不好? |
26 | 王部長國材:是,委員的提醒很重要,我們持續來加強。 |
27 | 林委員國成:好,謝謝。 |
28 | 主席:林委員發言完畢,現在請林沛祥委員發言。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122 |
---|---|
meet_id | 委員會-11-1-23-6 |
speakers | ["李昆澤","徐富癸","林國成","林沛祥","蔡其昌","魯明哲","邱若華","何欣純","陳素月","許智傑","林俊憲","陳雪生","游顥","廖先翔","林德福","洪孟楷","陳俊宇","蔡易餘","邱志偉","黃健豪","顏寬恒"] |
page_start | 63 |
meetingDate | ["2024-04-01"] |
gazette_id | 1132301 |
agenda_lcidc_ids | ["1132301_00003"]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就「極端氣候災防預警暨汛期防汛準備辦理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 詢 |
agenda_id | 1132301_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