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陳委員培瑜:(11時3分)謝謝主席,有請部長。 |
1 |
主席:好,有請部長。 |
2 |
史部長哲:委員好。 |
3 |
陳委員培瑜:部長,很多人問過這一題,但是對於剛剛部長有一句回答,我真的要先給予肯定!部長剛剛在回答吳沛憶委員的時候,你說文化部過去一年,應該是過去十年以來,過去一年最支持圖書出版產業。 |
4 |
史部長哲:是。 |
5 |
陳委員培瑜:這件事情我絕對認同,而且我要感謝部長對相關出版產業的支持。 |
6 |
我就快速講,相信部長都知道這件事,文化部也作了回應。我自己從倒過一家書店的經驗,我真的必須要說……召委都笑了,倒過一家書店。獨立書店訪視團當時成立的初衷是這個,我相信部長您應該也回去研究過,所以我認為整件事情應該回頭看。當時的初衷如果是這個,這位委員他的發言或是他的論述,當然他後續也作了道歉。可是我自己倒覺得,不如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部長您上任之後,做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事情,你把過去單點的獨立書店補助,創造了一個書市集,我相信部長您自己應該也參加過不少場嘛。 |
7 |
史部長哲:對,創新書市。 |
8 |
陳委員培瑜:確實真的到目前為止,非常多書市集,因為我也幾乎都有去,大家評價真的都很好,我真的再一次給部長肯認,也感謝部長。因為這樣的創舉,讓書市、讓出版產業、讓獨立書店有更多的場域、更多的機會被看見。 |
9 |
不如我們回過頭來檢討,所有在文化部轄下的獨立書店相關補助計畫,我們看到有單點的,有書市集的,有給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還有給友善書業合作社的,還有很多……,不勝枚舉。過去十年來,確實國家花了很多資源在這個部分,但是我真的必須要持平而論,部長,你覺得有沒有機會剛好在這個時間點,全盤來檢視相關的補助政策,以及國家往這個方向推動的要點?部長,你自己覺得呢?我就不再糾結在那位訪視員的部分。 |
10 |
史部長哲:好,謝謝委員的肯定跟鼓勵,我也同意委員的說法,事實上我們可以隨時來進行滾動式的檢討,但是這個檢討不要變成是因為這位訪視員。 |
11 |
陳委員培瑜:沒錯!沒錯!所以我說它會是多面向的,不管是因為補助還有國家政策。因為我覺得那位訪視員確實點出了另外一個面向,一般人就是說我沒有要買書,我就是要去圖書館借書。我們當然也要尊重每一個人本來的選擇,但是我覺得回應到大家認為國家公共資源到底應該用在什麼地方,應該滾動檢討。還有,出版人會問,國家有沒有自己的出版政策的想像?一個是補助,一個是政策的想像,後續拜託文化部積極的研究,可以嗎? |
12 |
史部長哲:好,謝謝。 |
13 |
陳委員培瑜:我可以押一個時間嗎,部長? |
14 |
史部長哲:好。 |
15 |
陳委員培瑜:因為是大事情啦! |
16 |
史部長哲:這整個政策的檢討,我認為至少應該要花三個月的時間。 |
17 |
陳委員培瑜:好,那我們就押三個月。 |
18 |
史部長哲:我也必須說,獨立書店、實體書店經營都很辛苦,我認為任何政策的改變,可能要比較和緩。 |
19 |
陳委員培瑜:是。 |
20 |
史部長哲:不要說我們理想上政策的改變,但是實質上、現實上大家光因應這個政策就很辛苦了。 |
21 |
陳委員培瑜:當然,是。那我們就多花一些時間。 |
22 |
史部長哲:好,謝謝。 |
23 |
陳委員培瑜:不管是要召開專家學者會議,或第一線業者,甚至是跟出版相關的人員,我們會持續追蹤。 |
24 |
史部長哲:我們再請委員幫忙,謝謝。 |
25 |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部長。第二,關於公共出借權的部分,我相信部長也很清楚。我們看到這兩天也在網路上討論,不過這個沒有燒出同溫層,我跟部長分享。我把發文的人名字刪掉了,他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作家,如果你想知道,我私下再跟部長說。他說他填了很多資料,最後拿到的是可以買水煎包的錢,結果還有網友在下面笑他,說如果你買的是韓院長的水煎包,連一顆都買不到!部長,你一定知道這個情形。 |
26 |
史部長哲:這是試辦啦! |
27 |
陳委員培瑜:是試辦。確實很多人說這是文化部跟教育部合作,是很重要的德政。我們再往下看,2021年中央社數位專題有提到,第一年只發了40萬元,當時文化部也作了回應。我們來看一下,遠流出了非常多書,他們說估算時數可能花了10到20個工作天,可以拿到4,000元;親子天下有非常多童書,非常多家長喜歡的教養書,他們說四個人連續工作一個禮拜可以拿到8,000元。好,我就不再唸了,當時文化部有回應,教育部也有回應。 |
28 |
快速地說,我們知道4月教育部將要提相關成效報告給文化部,做後續的政策參考,我想要在這個公開質詢場合問部長,您目前對於公共出借權的看法是什麼?就我們所知道,目前只有試辦兩所,而且相關的行政流程非常冗長。可是我必須要回到前一個題目扣起來看,部長您上任之後,推動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電子書無限次計次借閱的補助,這個補助有9塊錢是落到平台上,3塊錢給出版社,可是中間我們看不到創作者的角色…… |
29 |
史部長哲:3塊錢給平台,9塊錢到出版社。 |
30 |
陳委員培瑜:Sorry,講反了,3塊錢給平台,9塊錢給出版社,可是這中間看不到創作者的角色,回到公共出借權來看,它確實是比較照顧創作者,尤其是臺灣自己的創作者。部長,其實這件事情在國外已經推行非常非常多年了,文化部目前的立場是什麼?還是真的只能等到教育部來的報告才能做決定?之前只有2所試辦,我覺得能夠表達出來的意見可能也不是這麼全面。 |
31 |
史部長哲:謝謝委員。首先這是一個試辦,所以剛剛講的金額等等這些問題,因為是試辦,所以規模很小,試辦的主體是在教育部的圖書館,目前依照圖書館法,主管機關還是教育部。 |
32 |
陳委員培瑜:對,出版品的事業主管機關是文化部嘛! |
33 |
史部長哲:對,文化部主管出版,圖書館是教育部,現在出版產業這麼窘困的狀況下,圖書館這個措施確實會對出版產業造成影響,所以我們才會介入電子借閱,電子借閱,我們對的是出版社,不是圖書館。 |
34 |
陳委員培瑜:對,因為我們現在也沒有一個機制去問出版社,就以我認識的臺灣最紅的繪本畫家賴馬的書,他在圖書館被借出去的,不管是電子書或是紙本書,只有紙本書在這兩所試辦地的公共出借權會回到他身上,我都還沒有去問賴馬他可以買幾顆水煎包,至於電子書的部分,到底他可以拿到多少?文化部目前應該還沒有跟出版社討論嘛? |
35 |
史部長哲:電子書的部分,錢是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再跟創作者拆帳。 |
36 |
陳委員培瑜:對。 |
37 |
史部長哲:即使是實體書的公共借閱權,借閱權的資金也是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再跟作者拆帳,所以它們的方式是一樣的。 |
38 |
陳委員培瑜:但是大家的直觀會認為公共出借權的資金雖然還是回到出版社,可是更多是因為作者會很清楚知道我被分到多少錢。剛剛那個人說是買水煎包的錢,也實在是,我都覺得有點諷刺,所以我真心的想要問部長,在您任內,您覺得有沒有機會再往下延伸討論公共出借權的部分? |
39 |
史部長哲:我跟委員誠實的報告,公共借閱權如果要落實在實體書,確實要從圖書館法去修法。 |
40 |
陳委員培瑜:是。 |
41 |
史部長哲:如果不修法的話,依照目前採購法的財務採購,確實沒有辦法在我買了一本書以後,每一次出借這本書還要再付錢,這點確實是要修法。這個修法事實上…… |
42 |
陳委員培瑜:好,太好了,我其實就是在等部長這個回答,確實需要修法。 |
43 |
史部長哲:圖書館法確實要修法,而且這是一個很大幅度的改變,我們國人的觀念能不能夠接受等等,都需要長期的溝通。 |
44 |
陳委員培瑜:4月教育部會提出相關報告,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文化部跟教育部快速召開跨部會的會議,針對這個命題,不管是因為修法,還是收集民間的意見,包含讀者的意見、專家學者的意見、出版業者的意見、作者的意見,在三個月內做出相關報告?是在教育部4月的報告出來後,往後押三個月,可以嗎? |
45 |
史部長哲:可以。 |
46 |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部長。 |
47 |
接下來是關於產業調查的部分,不過我今天沒有只針對出版。我們可以看到根據文化部的公告,出版產業相關報告,在2022年流行音樂、廣播、遊戲、電競、電視、電影、動畫都有相關的報告,可是我們也看到很多產業新聞。有報告的好處是什麼,我相信部長你一定非常清楚,對嗎?我們可以完整瞭解這個產業,當國家要下補助資源,有黑潮計畫或相關補助政策的時候,我們比較知道錢要花在什麼樣對的地方,我相信部長是認同。可是我們來看一下,傳統表演藝術調查最近一次是2017年,攝影藝術也是2017年,工藝產業2015年,表演藝術2014年。部長,你覺得之所以沒有更新的原因是為什麼? |
48 |
史部長哲:跟委員報告,表演藝術的報告是在文策院的內容產業報告中,所以我想最新的不會是2014年。但是傳統表演藝術、攝影藝術跟工藝產業不在文策院內容產業的調查範圍內,所以有可能是比較舊的年份,必須回歸到各自的主管機關來進行。 |
49 |
陳委員培瑜:好,那我們來想想看,根據文化基本法第二十七條,各級政府應對人民文化權利現況作相關研究、調查、統計,文化部為了辦理文化研究、調查、統計所需的必要資料,得請求有關機關提供相關資料,所以我們還是要把這件事情追回到文化部身上。 |
50 |
我們想要快速地請文化部,是不是可以研議相關的產業調查,不管是落在文策院相關產業報告,或是剛剛部長您說的,它跟相關部會有關。是不是可以請文化部作為主管機關來啟動這個部分? |
51 |
史部長哲:我想我會提醒我們各權管主管,趕快來進行調查。 |
52 |
陳委員培瑜:好,相關的分工跟職責,是不是可以在兩個月內給我們相關報告? |
53 |
史部長哲:是,但是我必須要提醒委員,不一定都是產業報告。 |
54 |
陳委員培瑜:我知道、我知道。 |
55 |
史部長哲:對。 |
56 |
陳委員培瑜:沒錯、沒錯。謝謝部長。 |
57 |
還有一點點時間,這個人間國寶的授證真的很急,跟我現在一樣,時間很急。部長上任後,去年11月24日去頒獎,本來當天有3名保存者,分別是「土水修造技術」李清海先生、蘇清良先生,還有「剪黏泥塑技術」徐明河先生,可是當天只來了一位,因為另外二位長者已經過世了。部長您在當天也說,文化資產就是跟時間賽跑。 |
58 |
我們來看目前文化部最大的困境。我們很認真的收集資料後發現,近三年人間國寶在作業流程上出了什麼問題,一個是被提報的長者年紀都過大,平均大概都是八十幾歲,其中70歲都算年輕。根據文化部給我們的資料來看,近三年國寶藝師的平均年齡,110年的時候是73歲,111年的時候是82歲,112年的時候是84歲。 |
59 |
部長,聽到這個年紀,我們彷彿都覺得德高望重的長者才能被提名為人間國寶,可是部長你知道人間國寶被提名後,他要開傳習工作坊,對嗎?他要收藝生。如果一個長者年紀已經很大了,有沒有足夠的力氣、有沒有足夠的體力承載教學的任務? |
60 |
我們認為如果大家很喜歡到日本買所謂的達人、匠人的手工藝品,臺灣其實也有這些東西,可是我們在人間國寶的提報上出了很大的問題,可能大家過去傳統的觀念認為要年紀很大才能叫做國寶。我真的必須要跟部長說,我覺得我們應該要來翻新這個觀念,部長您上任之後有非常多的作為,我覺得都很年輕,也很創新,也想要跟年輕世代對話,其實也有很多年輕人想要跟人間國寶學習,可是相關這些問題非常困難。不管是文資局從地方政府收到資料,可能是地方政府怠惰,也可能是文資局覺得他們沒有主動提報的機會或可能。或者是我們看到有更多原住民的技師,原住民平均年齡其實已經比非原住民的族群還要來的短,可是提報年紀又這麼大。可不可以請文化部快速訂定相關計畫,要求地方至少每三年以60歲為基準,進行普查,這個部分有沒有機會? |
61 |
史部長哲: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很快速的回答委員。去年在頒獎的時候,我就已經跟文資局講了,不要等人都不在了,才來頒這個獎。 |
62 |
陳委員培瑜:這真的很見笑啦,我相信部長也覺得很可惜嘛。 |
63 |
史部長哲:很難過啦!我想請文資局今年開始就趕快調整相關的作為。 |
64 |
陳委員培瑜:我想信文資局一定得花很多力氣跟地方政府溝通,不管是因為他們不想提,或是覺得普查很累,或是覺得這個不值得提。我覺得由文資局主動發動很多的專家學者討論會議,或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問過相關的傳習藝生或是傳習老師…… |
65 |
史部長哲:跟委員報告,我們再來想辦法,好不好? |
66 |
陳委員培瑜:好!想辦法是……,所以……? |
67 |
史部長哲:我們今年會調整。 |
68 |
陳委員培瑜:好,我們再來開會,好不好? |
69 |
史部長哲:好,謝謝。 |
70 |
陳委員培瑜:謝謝部長,謝謝主席。 |
71 |
主席:謝謝陳培瑜委員,再來請張雅琳委員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