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0143

葉元之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葉委員元之:(11時34分)主席好,我要請中研院院長。
1 主席:好,院長。
2 廖院長俊智:葉委員好。
3 葉委員元之:院長好。今天中研院所有的專家學者在現場,大家都充滿了學術的氣息,而且大家都覺得臺灣的學術成就真的是非常令人欽佩,但是學術難免會受到政治的影響,所以我今天特別想先來關心一下,我們都知道陳建仁院長即將要卸任,他也多次表達了他不願意再續任院長,我看到陳建仁院長在立法院的答詢,我個人是對他是比較客氣,但是有國民黨立委在跟他答詢的時候變戰狼了,非常地兇、非常地兇,不知道他之前就是這樣嗎?你們之前有跟他接觸過嗎?
4 廖院長俊智:陳建仁院長是一位非常溫文儒雅的學者。
5 葉委員元之:那他就是有針對性啦!那我知道了,因為陳建仁院長說他很難以忘記他熱愛的學術研究,所以外界認為他卸任之後回中研院的機會很高,不知道院長有接到他要回去的消息嗎?
6 廖院長俊智:當初他申請要借調的時候就是希望他擔任完行政院長之後要回到中研院。
7 葉委員元之:在什麼位置?一樣的嗎?
8 廖院長俊智: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9 葉委員元之:特聘研究員?就原來的辦公室、原來的位置就對了?
10 廖院長俊智:是。
11 葉委員元之:因為陳建仁這算大人物啦!做過副總統又做過行政院長,行政院長又算是中研院的上級機關,不知道這樣的人回去你會有壓力嗎?
12 廖院長俊智:在中研院沒有上下之分,大家一律平等,平常就是學術自由……
13 葉委員元之:平等,這個態度就對了。
14 廖院長俊智:我們講學術自由,大家互相討論、互相切磋,我們是以這個態度來跟大家相處。
15 葉委員元之:好,因為我看陳建仁最近感覺有點變了,希望院長要有風骨,不能讓他有特權,好不好?還是要叫他交出一些研究出來啦!
16 廖院長俊智:陳建仁院士是一位非常傑出的研究人員。
17 葉委員元之:好,謝謝。接下來我們看到中研院有一些預算,我想來問一下院長。
18 廖院長俊智:好。
19 葉委員元之: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指出,中研院有一個「人才培育及延攬計畫」,這是我們預算中心的資料,如果有不對的話請院長指正。
20 廖院長俊智:好。
21 葉委員元之:因為我看到裡面的預算執行狀況,感覺不是那麼有成效,因為112年整個計畫是編了5億1,081萬,然後113年是編了6億3,942萬,所以其實預算增加滿多的,增加了25.18%,可是你實際上去看它的子計畫,它的目標跟績效你會發現好像有很多都沒有達到,我隨便舉一個例子,比如在「延攬資深學人」這個子計畫,它的績效目標是希望能夠延攬傑出學者到中研院任職,目標是連續2年、就111年度跟112年度都希望能夠延攬到10位,可是111年只有延攬到9位,去年人就更少了,只有延攬到3位,我們目前的目標值還是訂10位,可是去年就只有延攬到3位,等一下再請院長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落差,為什麼預算又有增加。
22 另外還有一個計畫是「與國內大學培育國際研究生計畫」,它的績效指標是讓研究生的學程博士班報到人數可以達到120人嘛?可是去年實際上也只有93人,大概只完成四分之三多一點點,跟當初訂的目標期望也不符,第一個,我想要瞭解這個數據是確實的嗎?
23 廖院長俊智:這個數據現在看起來可能是預算中心請我們提報數據的時候,比如說仍然是8月,這一年還沒有整個結束,所以會有一些落差,跟我們的理解有一點不太一樣……
24 葉委員元之:第一個,如果是這樣的問題,我覺得之後還是要想辦法把它補齊,為什麼?因為我們委員有時候會看他們提供給我們的數據,等於是我們研究的背景就不對了嘛!所以你們更新要即時啦!
25 廖院長俊智:剛才委員提到我們預算增加25%,據我瞭解,那部分可能是因為我們增加TIGP,就是國際研究生學程的部分,這部分請……說明一下。
26 邱執行秘書繼輝:報告委員,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因為我們要增加博班的獎補助費,所以那完全是編在博班生的那一塊。
27 葉委員元之:主要是博班生?
28 邱執行秘書繼輝:對。
29 葉委員元之:但是博班生去年的績效好像也有點落差,今年有沒有信心可以達成?
30 廖院長俊智:剛才邱執秘講的是因為我們博班的薪水增加,獎補助費增加,增加的部分是1億。
31 葉委員元之:每一個人的增加的額度?
32 廖院長俊智:對。
33 葉委員元之:人數呢?人數有辦法達到目標嗎?
34 孟處長子青:國際處處長報告,其實我們去年把博士班獎助金增高之後,現在看起來今年博士生申請的狀況已經有一些回溫。
35 葉委員元之:為什麼?去年出現什麼狀況?
36 孟處長子青:過去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起起伏伏,現在因為疫情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們招生的力道可以大幅地增強,加上獎學金加碼。
37 廖院長俊智:我們獎學金加碼現在看起來好像有收到立即明顯的功效,因為國際上大家搶學生的力道非常強,大家都祭出高額的獎學金,所以過去幾年我們開始呈現落後的狀況,我們馬上今年加碼,今年果然看到有一點回溫,最後會怎樣、會有多少人報到,我們仍然拭目以待,但是……
38 葉委員元之:謝謝院長,我們再繼續加油。最後一個問題,之前中研院有說要發展臺版GPT,這有上新聞,因為臺版GPT用了30萬研究,但是發現你上那個網站就會出現很多大陸的語境,例如我國最高領導是誰,它會回答習近平;你是誰創造的,會回答復旦大學創造的。感覺好像是用到對岸的資料,後來中研院說會把它修正,但是我們辦公室昨天又去上,同一個實驗室有另外一個系統叫斷句的,負責斷句的,就是把一整句話輸入進去,會幫忙上標點符號,逗號、句號等等,結果上那個系統架構上面網站一看,它所舉的例子,它說美國參議院針對今天總統布什,第一,「布什」有點久了,要嘛也弄個「歐巴馬」感覺都比較新一點,應該用「拜登」。第二,臺灣應該不太會用「布什」吧?我們應該是用「布希」。所以感覺這個系統用的好像也是中國大陸的資料,還是舉它們的例子。所以我覺得你當初發現上一個問題說要修正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針對所有的系統做個通盤的檢查,還會被我們發現還有其他類似的狀況?
39 廖院長俊智:委員看得非常仔細,看起來這是在測試它系統的做法,它是拿所有網路上可以蒐集到用繁體中文出現的詞句,我知道的是這樣子。
40 廖所長弘源:葉委員好,我是資訊所所長廖弘源,這個是斷詞系統,它是找繁體字的資料直接做範例的,它找的資料其實是BBC,就是英國廣播電臺。
41 葉委員元之:我知道,這我都懂,我的意思是說這是我們一進系統就會看到的東西,一般民眾不會知道你們到底抓哪裡的資料,人家看到的就是怎麼會有「布什」總統,所以理論上上一個問題你們應該就要針對所有系統去檢查一下,好不好?之後再看一下,如果又出現什麼布什或什麼,拜登我不知道中國大陸叫什麼,就是如此之類的,還是檢查一下,不要被人家誤會。
42 廖所長弘源:謝謝委員。
43 主席:謝謝葉委員,謝謝院長。
44 張嘉郡委員,張嘉郡委員,張嘉郡委員。
45 今天登記質詢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外有林倩綺委員提出書面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92
meet_id 委員會-11-1-22-4
speakers ["柯志恩","洪孟楷","羅廷瑋","吳沛憶","葛如鈞","林宜瑾","陳秀寳","郭昱晴","萬美玲","張雅琳","吳春城","陳培瑜","謝衣鳯","范雲","吳思瑤","葉元之","林倩綺"]
page_start 341
meetingDate ["2024-03-20"]
gazette_id 1131701
agenda_lcidc_ids ["11317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17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