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張委員雅琳:(10時46分)有請院長。 |
1 |
主席:院長。 |
2 |
張委員雅琳:院長,上個禮拜勞動部在新聞上面發布,會小規模的試辦以「日」來請育嬰假,從5月起會開放申請。我知道中研院一直都是非常支持托育的政策,像在58年就有幼兒園,110年的時候又設立托嬰中心,我也查了一下,其實中研院的女性員工大概有51%,是不是也有可能加入這個試辦計畫?我想要請問一下院長,是不是可以評估、研討一下? |
3 |
廖院長俊智:好,我們可以評估一下,看適不適合我們辦理,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
4 |
張委員雅琳:對。基本上它的概念就是,過去的育嬰假可能是以「月」為單位,現在就是以「時」跟以「日」為單位,提供更多彈性給中研院的員工。 |
5 |
廖院長俊智:對,看起來應該是會非常受歡迎的一個方式,我們要仔細研究看看。 |
6 |
張委員雅琳:好,院長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有一些評估的結果呢? |
7 |
廖院長俊智:人事主任講一下。 |
8 |
周主任佩芳:委員好,我們現在其實沒有限制員工請育嬰留職停薪要用「月」或是用「日」,沒有特別做限制。 |
9 |
廖院長俊智:所以我們已經可以這樣做了,換句話說,我們已經可以…… |
10 |
張委員雅琳:所以你們現在已經在實行以「時」或是以「日」的方式來執行嗎? |
11 |
周主任佩芳:沒有以「時」,但是我們會看員工的實際需求來衡量看可不可以請。 |
12 |
張委員雅琳:所以就是說他不一定要以「月」為單位的意思嗎?現在已經是這樣執行的? |
13 |
周主任佩芳:是,我們會看員工的實際需求來衡量。 |
14 |
張委員雅琳:OK。 |
15 |
廖院長俊智:我們會更加簡化,並且看我們目前的制度有沒有什麼可以更加精進,假如員工臨時需要,譬如說今天要請1天,可不可以臨時請,我們朝這方向來研議。 |
16 |
張委員雅琳:好,瞭解了,謝謝院長,果然中研院一直都是非常友善育兒的環境。 |
17 |
廖院長俊智:謝謝。 |
18 |
張委員雅琳:再來還是要來討論關於兒少的部分,因為我自己也非常關心,我自己的小孩也對中研院非常的關注,因為他非常喜歡科學類的東西,所以我們都非常關注每一年中研院的一些展覽開放的時間,我也關注到108年的人次,因為108年舉辦黑洞特展,所以非常紅、媒體有非常多的新聞,人次達到了21萬次,中間可能因為經歷疫情,111年線上也有42萬人次,可是111年到112年人數就開始節節下降,我想要瞭解原因是什麼?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是媒體資源宣傳不夠嗎?還是主題設計上不夠吸引人? |
19 |
廖院長俊智:我們從現場大概不會感覺到人數下降,這可能是統計上的問題,因為我們掌握到的人數一方面是團體報名,另一方面是自由參觀,那個人數比較難掌握。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過去幾年好像都碰到一點下雨,你也知道,假如下雨人就少,但是現場感覺,整天幾乎都還是爆滿。 |
20 |
張委員雅琳:對,沒有錯,但是我們從統計數字上面來講,的確就是降了非常多…… |
21 |
廖院長俊智:是,沒錯,我們要瞭解一下…… |
22 |
張委員雅琳:可不可以請院長也回去瞭解一下還要怎樣加強,因為中研院一直在講要開放讓大家親近這些科學知識嘛! |
23 |
廖院長俊智:是。 |
24 |
張委員雅琳:所以人數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不可以給我一個評估跟檢討的部分? |
25 |
廖院長俊智:好。 |
26 |
張委員雅琳: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提供給我呢? |
27 |
廖院長俊智:這是…… |
28 |
曾處長國祥:我是秘書處處長曾國祥。我們可以在大概一個禮拜以內將資料送到委員辦公室。 |
29 |
張委員雅琳:好,因為對我們來說,中研院是一個寶庫,我們還是儘量讓大家都可以入寶山取得知識。 |
30 |
廖院長俊智:但是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些回饋,就是人太多,事實上也降低人家來的意願,太擠了,所以可能要適度。我們不曉得什麼叫適度,我們會評估,看什麼樣是最佳的狀況。 |
31 |
張委員雅琳:好,剛好講到大家有一些回饋,那我也要講,兒童科普日是去年開始開辦,很多活動的名額都搶不到,像我們自己都搶不到,其實網路上面的分享也是頗受好評。我想要問一下,兒童科普日的目標是兒少,我們有沒有一些研究,瞭解大家的回饋?除了剛剛講的太擠外,內容部分有沒有一些兒少的意見可以再精進,然後回應他們的期待,而不是只有大人塞知識給他? |
32 |
廖院長俊智:好,這方面我們想要往這方向做,但是我不確定現在做的是不是很完整。委員提這個方向,我們確實需要有一個回饋機制,在現場有不同的方式,或是事後讓參與的兒童跟家長能夠給我們一些回饋。委員提這個方向,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方向,我們會朝這方向做。 |
33 |
張委員雅琳:好,瞭解,謝謝。今年開始也會有兒童科普日,對不對? |
34 |
廖院長俊智:是。 |
35 |
張委員雅琳: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從今年的兒童科普日就開始做這件事情? |
36 |
廖院長俊智:好,這是非常好的建議,秘書處應該可以配合辦理。 |
37 |
張委員雅琳:好,也希望當我們在設計這些內容之後,可能接下來一系列的規劃機制也都可以提供到我們辦公室。 |
38 |
廖院長俊智:好,感謝。 |
39 |
張委員雅琳:謝謝。 |
40 |
廖院長俊智:謝謝。 |
41 |
張委員雅琳:再講回來,剛才有說到大部分都是團體報名,可是我也發現資料顯示我們的人數節節下降,以前還有東、南部的學生,可是去年的時候已經沒有學校的團體報名了,可能是因為交通的距離或者是經費,所以東、南部、離島的人數節節下降,院長瞭解原因是什麼嗎? |
42 |
廖院長俊智:我們沒有這個感覺,可能仍然是團體報名,有些中南部、東部的學生不是以團體報名的方式,而是三五成群自己來。 |
43 |
張委員雅琳:但是…… |
44 |
廖院長俊智:我們在院區內部感覺好像仍然看到大部分都是中南部、東部,甚至去年還有金門來的學生,他們很高興來跟我們合照,跟我們分享他們從哪裡來,所以我們在現場倒是沒有感覺到這樣的狀況,統計數字為什麼有落差,我們要回去瞭解一下。 |
45 |
張委員雅琳:對,因為我們看到的數字就是這樣。 |
46 |
廖院長俊智:對,沒錯,我們會去瞭解一下。 |
47 |
張委員雅琳:這個也請在一個禮拜給我檢討報告,好不好? |
48 |
廖院長俊智:好。 |
49 |
張委員雅琳:因為我覺得東、南部還是有可能受到……,從數字上來看,108年、109年,我們的數字還是相對少。 |
50 |
我也知道中研院一直有在辦中研講堂,進行跨縣市科普的演講,過去6年去了11個縣市,但是全臺灣有22個縣市,所以還要再花6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一件事情,等於小孩在中學這段時間是沒有機會聆聽科普演講的機會。我們有沒有可能更積極地把這些內容再轉化出來,場次可能每一年再增加一點?另外,南部園區即將完工,有沒有可能南部園區也開始加入開放院區的活動,或者是我們還是保持一定比例的線上展覽?我想請教院長的意見。 |
51 |
廖院長俊智:委員最後一點可能是最實際的,就是用線上的方式,只要有一些活動,以錄影的方式讓沒辦法參加的民眾、學生能夠事後從線上觀賞。我們也會考量適度提高辦理中研講堂的頻率,但是我們主要是從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弱勢的地區開始,所以不是很平均的這樣做。 |
52 |
張委員雅琳:對,東部、南部、離島多一點,這是非常棒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就近取得這些資源。我們接下來有沒有可能增加每一年的場次?不然要等6年,這個巡迴太久了,有沒有可能再評估一下增加場次? |
53 |
廖院長俊智:我們評估一下。 |
54 |
張委員雅琳:好。 |
55 |
廖院長俊智:因為對我們研究人員而言還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每一個人要準備好幾個禮拜。 |
56 |
張委員雅琳:好,瞭解。最後我想補充一個提醒,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提出10年內全球有十大風險,其中有五大風險跟環境有關。這個東西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存權,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科普裡面或是跨縣市的講堂都可以把這些主題放進去,讓我們的孩子瞭解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從現在開始及早準備。 |
57 |
廖院長俊智:非常好的建議。 |
58 |
張委員雅琳:這樣才能夠達成整個國家未來2050淨零碳排的計畫。謝謝。 |
59 |
廖院長俊智:好,非常好的建議。謝謝。 |
60 |
主席:好,謝謝。接下來我們請登記11號的吳春城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