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49879

陳冠廷 @ 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冠廷:(11時9分)我們請部長。
1 主席:請薛部長。
2 薛部長富盛:陳委員好。
3 陳委員冠廷:部長好。部長你應該知道4月22號是我們的世界地球日,那你大概知道今年的主題是什麼嗎?
4 薛部長富盛:減塑。
5 陳委員冠廷:沒錯,是地球與塑膠,其實剛才前前一位委員也有針對減塑的部分做出一些評論。我要提醒,巴黎協定後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公約中,全球塑膠公約已經有第三輪的談判,在年底我相信就可能會有結論出爐……
6 薛部長富盛:是,今年。
7 陳委員冠廷: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減塑做出有法律效益的國際協定,2040年它的目標是60%,可是我們攤開數據發現,每年政府投入的減量經費大概是在1億元上下,是低於末端處理的經費。我想請問部長,我們目前政策宣示要源頭減量,但是經費不足,我是懷疑要怎麼樣達到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的政策目標,是不是可以請部長簡單說明一下?
8 薛部長富盛:事實上,減塑這個大方向是臺灣一定要做的。我本來也跟我們同仁提到,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們就是應該呼應到聯合國在今年年底,也就是剛剛陳委員講到的這塊,應該要減塑的這個議題。但是因為我們的整個產業發展以及我們民生的習慣,各位可以看到我們基本上現在的礦泉水都還用塑膠瓶在裝,人家國外,特別是歐盟、歐洲很多國家都用玻璃杯,它比較容易再回收,這一塊我覺得事實上臺灣還有蠻大努力的空間。
9 陳委員冠廷:因為我是看過去20多年來,長期以來我們都是用以價制量的方式作為手段,可是我認為,除了懲罰之外,獎勵機制的配套措施是源頭減塑的一個關鍵。在綠色和平組織的建議書裡面有提到,從2018年到2024年經費的差距分別從17倍到63倍,其實是差很多的。與其說在行為端上面做改變,如果在源頭上面就可以處理的話,我相信效益會更好。
10 薛部長富盛:認同。
11 陳委員冠廷:因為我看每一次我們主要都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可是你如果從生產者作為導向,做一些原料上面的列舉,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在經費上面協助他們,我相信這些都是有幫助的。這次資促法(即資源環境促進法)的第七章明確指出有輔導跟獎勵,部長,在新法上路之前的空窗期,我可不可以看到環境部可以提出更主動、積極的獎勵辦法?
12 薛部長富盛:這一點我們來努力,因為的確減塑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議題,特別是塑膠微粒對人體也有傷害,臺灣在使用塑膠的這一塊,事實上真的是有一點點過度。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推,包括一次性的塑膠基本上我們就是禁止,但是也碰到一些挑戰,因為包括在傳統市場、在其他的場合,它是比較屬於跟民生相關的,假如大眾沒有共同配合,事實上推動挑戰度是還滿大,特別是傳統市場這一塊。
13 陳委員冠廷:我還是希望部長在提出這種方式的時候,也是提出對案,就是我們不要說因為不方便,所以民眾配合度低,那你就提出對案,讓民眾覺得我們可以做出友善環境的事情,同時也能夠符合民眾的便利性。
14 薛部長富盛:好,我們來努力。
15 陳委員冠廷:謝謝部長。
16 薛部長富盛:謝謝陳委員。
17 主席:謝謝陳冠廷委員。
18 接下來請洪孟楷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20
meet_id 委員會-11-1-26-5
speakers ["黃秀芳","林月琴","蘇清泉","陳菁徽","涂權吉","盧縣一","王育敏","王正旭","林德福","林淑芬","鄭天財Sra Kacaw","陳冠廷","洪孟楷","羅廷瑋","楊瓊瓔","黃仁","牛煦庭","羅智強","陳昭姿","鍾佳濱","劉建國","謝衣鳯","蔡易餘","陳瑩","廖偉翔","楊曜","邱鎮軍"]
page_start 287
meetingDate ["2024-03-14"]
gazette_id 1131301
agenda_lcidc_ids ["11313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環境部部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13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