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49540

郭昱晴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郭委員昱晴:(11時29分)主席好,有請院長,院長辛苦了。
1 主席:請院長。
2 蕭院長宗煌:郭委員早。
3 郭委員昱晴:我想故宮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文化聖殿,去年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國旅已經開始回復到疫情之前的一個盛況,但是故宮可能還要再加把勁,這個我們待會再談。我先來談關於新故宮計畫,它是為了改善整個修護的空間,當然文物對我們來講是最重要的資產,在2022年我們也很遺憾的在文物當中有很少很少的部分,可能因為本身在搬運、保存或是在所有移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一些文物保存的問題。今年我們也聽說要改成所謂的一物一盒,改箱為櫃這樣子,我自己在做袖珍藝術,我對自己本身的作品要再加上保存,包含空間的除溼、放在什麼樣的溫度、什麼樣的燈光,其實我自己本身就算是做袖珍藝術也都很在意這些事情,那更何況是我們這樣子的歷史古物。請問我們是不是有比較明確的保存古物安全標準?制定的作業流程又是如何?今年我們有沒有做這方面的全面改善?
4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故宮發生了所謂的破瓷事件之後,我們把所有典藏管理的規則跟庫房進出的規則統統做了一次翻新,加強整個管理機制。改箱為櫃的部分或是一物一盒的話,在新故宮計畫裡面雖然約略提到,可是沒有很具體的做法。我到了之後,去盤整整個空間,因為改箱為櫃會增加很多空間,以目前來講,故宮的3棟庫房還有一千多箱的文物在裡面,如果改箱為櫃,現在的空間是沒有辦法容納的,所以我們在山下的行政園區新蓋了一個行政大樓,未來會把跟典藏文物及展服不相關的同仁都遷到山下來辦公,然後把山上空間、地下室的部分盡可能改為標準庫房,這樣就可以讓這些山洞裡的文物可以得到標準庫房的待遇,對整個文物的保存會有比較好的一個……
5 郭委員昱晴:比較好的措施。
6 蕭院長宗煌:對,比較好的環境、措施。
7 郭委員昱晴:是,那這個環境、措施預計什麼時候可以完工?
8 蕭院長宗煌:目前來講,我們在去年增聘了一位同仁,他從英國回來,因為有大英博物館典藏庫房的經驗,所以現在他在做規劃。目前我們會開始試做一物一盒的盒子,因為原來是採用藍布盒子,藍布盒子在臺灣已經沒有老匠師了,變成要去大陸製作,可是大陸製作的品質非常不理想。所以現在我們想說用新式博物館的概念,以無酸紙盒來代替傳統的藍布盒子,現在正在進行這樣的規劃。
9 郭委員昱晴:另外一個部分就是關於古物修復的工作,故宮將近70萬件的文件,應該這麼講,包含古物和典藏,目前聽說只有4類的修復室,這4類的修復室當中又包含了修復師的人員配置。我們知道修復方面的專業人員一定都是上上之選,當然也經過很嚴格的挑選,我想人員的養成並不容易,但是我們看到修復師總共才16人,是這樣子的一個編制嗎?
10 蕭院長宗煌:基本上這樣的編制在國內的博物館已經是最大的編制了,因為國內的博物館如果有辦法配置專業的修復師的話,其它的博物館都不在5人之上,所以故宮基本上來講,在整個人力調配上目前的人數是這樣。
11 郭委員昱晴:他們一年當中要修復的都是將近上百件,我們可以從表格看到,光去年就修復了753件次,是嗎?
12 蕭院長宗煌:對,沒有錯,平均一個人的修復數量是47件,其實有的文物修復或是檢視很快,但是有的文物一修,等待時間可能就是一、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都需要。
13 郭委員昱晴:是,因為我們大概知道所有的典藏文物,包含書畫、歷史文獻、紡織、玉器、銅器、瓷器,還有其它的一些不同材質都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修復師,目前臺灣其實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在大學裡頭的相關科系的大概有哪些?我們是不是也已經從這個地方開始著手修復師的培養、培訓?
14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在表列裡面,國內真正可以培養修護人才的是南藝大的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因為它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馬上進到博物館來使用,其它館所所謂的文資大部分都是歷史建築或是古蹟方面,真正的文物修復現在大概就是南藝大是最強的。另外正修科大有一個修復中心,修復中心自己培養的人才基本上擁有實務經驗,其實也是很強的一個團隊。
15 郭委員昱晴:這個新聞其實我也有看到,只是我們沒有表列在其中,我們也鼓勵很多的青年朋友,如果將來能夠投入到修護師的工作,我們是滿樂見的,可以跟教育界結合。
16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在南院國寶館,也就是南院的第二展覽館裡面,我們有特別規劃一個完整的修護空間,這個修護空間除了文物修護及織品修護之外,我們會跟南藝大建教合作,讓南藝大的學生可以進到博物館來,進行他們的專業歷程。
17 郭委員昱晴:有沒有可能也跟國外一些博物館的修護師或者美術館的修護師來做一個比較頻繁性的交流?
18 蕭院長宗煌:基本上當然有,我們有跟英國的諾桑比亞大學和美國的德拉瓦大學都有進行短期的文物教育研習訓練。另外我們跟日本大阪市立陶瓷美術館也有請他們來協助我們做文物持拿、文物保存的訓練。
19 郭委員昱晴:接下來我想要請教的是,在疫情過後我們當然也希望人潮可以慢慢的回流,我相信有很多人其實已經都出國去旅遊了,但是在我們整個所有的參觀人次上面,去年的統計是155萬左右的人次,相較於前幾年是大不如於以往,這個部分我們是不是在今年有什麼可以往前的目標?
20 蕭院長宗煌:今年的目標我們是希望北院250萬人次,南院100萬人次,總共350萬人次,後續的話希望繼續提升。剛才有委員提到新故宮計畫完成之後,我們的目標值是800萬人次,當時這個目標值的估計可能比較樂觀一點,從500萬加到800萬好像很快,我們最低的時候好像是41萬,到800萬是一個很長的距離,可是我相信故宮會超越我們原來的五百多萬人次,800萬人次我不敢講,但新故宮計畫完成之後,500萬人次一定沒有問題。
21 郭委員昱晴:其實我希望不是只有國外的訪客來,我們光是自己國內本身很多的單位或是學校團體,也能夠做更多的交流跟教育的工作,讓他們去導覽,我相信這對故宮也是一件好事。
22 另外是跟國外、國際接軌,今年預計跟哪一些國際單位有所謂的互相交流跟借展的活動是目前可以確定被進行的?
23 蕭院長宗煌:今年確定的2個展覽活動,一個是故宮北院、梵克雅寶跟法國裝置藝術博物館合作的「大美不言」,另外一個是在南院辦的沖繩月的「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這兩個展覽。
24 郭委員昱晴:所以我們將在近期可以看到這個部分互相的交流跟機會,對不對?
25 蕭院長宗煌:對,我們會跟法國和日本的不同單位、不同博物館交流合作。
26 郭委員昱晴:好,但是在交流的同時也要注意我們古物的保存。
27 蕭院長宗煌:這是必要的一個條件。
28 郭委員昱晴:謝謝院長,謝謝主席。
29 主席:謝謝郭委員,謝謝院長。
30 接下來請陳培瑜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80
meet_id 委員會-11-1-22-2
speakers ["柯志恩","洪孟楷","萬美玲","羅廷瑋","葉元之","陳秀寳","張雅琳","林宜瑾","葛如鈞","吳沛憶","林倩綺","郭昱晴","陳培瑜","吳春城","范雲","陳冠廷"]
page_start 323
meetingDate ["2024-03-07"]
gazette_id 1130801
agenda_lcidc_ids ["11308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08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