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羅委員美玲:(9時55分)謝謝主席,有請馮主委。 |
1 |
主席:馮主委請。 |
2 |
馮主任委員世寬:委員早安。 |
3 |
羅委員美玲:主委早安。主委非常恭喜,剛剛您在報告的時候有提到,臺北跟臺中榮總今年有榮獲美國Newsweek雜誌評選為2024年全球最佳智慧醫院,其實除了這個之外更要恭喜我們北榮,美國Newsweek更是評選北榮為全球最佳醫院的前250強。我想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成績,而且是臺灣唯一入榜的醫院,超越了臺大,在這裡先恭喜我們退輔會跟榮總。 |
4 |
可是這麼優異的成績,我們是不是應該更要重視所謂的護病比,接下來我要跟主委所探討的這個議題就是所謂的護病比。我們知道護理人員的這個工作負擔是非常沉重的,所以我們賴清德副總統在他的政見裡面有提到,未來要推動護病比入法。目前我們所看到衛福部針對護病比也提出了政策,在今年1月26號的時候他們就有提出了「獎勵先行」、「逐步推動」及「引領標竿」三原則來推動三班護病比,這個政策在3月1號就要正式上路。我有取得我們榮總1月份的三班護病比數據,我們來看屬於醫學中心標準的北榮、中榮跟高榮,白天班的部分,醫學中心的標準是白天班必須小於6、小夜班必須小於9、大夜班必須小於11。白天班的部分目前是符合這個標準的;小夜班的部分可能高榮還要再努力一點點;可是大夜班就是沒有達標了;至於屬於地區醫院的屏東榮總目前都還是合格的。 |
5 |
這個政策在3月1號才正式上路,我所拿到的資料是1月份,當然3月1號已經上路了,我想請教一下主委,針對於這個護病比的推動政策,我們榮總要如何來充實護理人力?到目前為止、在政策上路之前,我們有沒有補齊、有沒有符合標準?請問主委。 |
6 |
馮主任委員世寬:報告委員,我曾經為這個問題跟陳院長兩個互相研討,而且我們每3個月都會檢討一次,陳院長告訴我……等一下假如我講得不清楚,請陳院長再努力。第一個,我們當然要調整薪資;第二個,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工作的環境我們也要調整;第三個,就是我們要把醫院的環境也加以調整。很多人喜歡這個地方有很多的因素,並不是因為他拿到的錢多少,而是對於這個醫院能夠產生領導者做出來的榮譽,他願意是這個醫院的成員,這個我們也在努力。當然我們承認現在大夜班還沒有達標,但是我們有把握,陳院長也給我這樣做一個承諾,陳院長是不是還有補充? |
7 |
陳院長威明:沒有,主委都講了。 |
8 |
羅委員美玲:主委已經指示陳院長這邊,你有沒有需要補充的部分呢?因為我看大夜班真的就是北榮、中榮、高榮都沒有辦法達標,當然剛剛我們主委已經有指示了,那我們怎麼來做呢?在細節的部分。 |
9 |
陳院長威明:報告委員,白班跟小夜目前是OK的,不過大夜班現在因為很多人信任臺北榮總,全國各地轉了很多病人進來,如果要大夜班也馬上現在就達標,大概要關病房。 |
10 |
羅委員美玲:是,所以我是問你有沒有什麼對策嘛! |
11 |
陳院長威明:所以現在北榮……剛剛主委向委員報告的,我們的福利政策現在做了很多,包括我們的新宿舍1,200床,醫護人員的宿舍6月中旬就會取得使用執照,1個月只收1,000塊,我相信護理師會進來,好好的照顧他們,臺北榮總現在是在臺灣護理師不夠的情況之下,相對護理師比較穩定的醫院,我們會繼續努力達到這個要求。 |
12 |
羅委員美玲:OK,因為我們既然有這麼高的殊榮,是全球前250強的醫院,這是不簡單的,所以護病比也希望大家來做努力。 |
13 |
OK,再來還有一點我想請教一下就是有關於北榮,北榮在2018年9月有推出了新住民的特別門診,提供新南向國家新住民快速便捷的就醫管道,可是很可惜在去年12月的時候就停辦了,請問發生了什麼事? |
14 |
陳院長威明:報告委員,當時在107年9月1號成立新住民門診,我們的美意就是來照顧我們的新住民,這個非常的重要,不過實行之後發現來的人真的不多。幾個原因,第一個…… |
15 |
羅委員美玲:為什麼?宣導不足嗎? |
16 |
陳院長威明:不是,第一個,因為臺北榮總是一個照顧急重難罕、重症的醫院,很多的新住民大概在當地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就已經看了,重症進來的時候都經過轉介,大部分都旁邊有眷屬或是有陪同人員過來。他都到各科去,不會一個家醫科看所有的科,他可能指定要看骨癌、看大腸癌,都已經到各科部去了。你不可能說每一個科都設新住民門診,所以語言的溝通基本上我們發現不是問題;第二個…… |
17 |
羅委員美玲:我想請教一下院長,我們除了針對新住民之外,像移工呢,移工有沒有辦法使用這個?因為已經停辦了,在那之前你們除了針對新住民,還有來自於新南向的移工呢?因為我們所知道的就是,很多移工如果生病了,很多時候他們是不願意到醫院,我們曾經問過為什麼?他們說因為醫生講的我都聽不懂;那再來還有一點就是他們說,他們也無法用中文去表達說我現在是發生了什麼狀況,所以他們在語言不通情況之下,也許就不願意到醫院去。那像新住民特別門診,我本來想說這麼快就夭折了,是不是真的就是因為在通譯方面出了這個問題?院長,你現在所講的我大概是理解,因為都可能有家人的陪伴,所以語言這個部分可能不是問題,可是我在想應該還是有臺灣的外籍移工去就診。 |
18 |
陳院長威明:有。 |
19 |
羅委員美玲:我想應該有,那我們在通譯這個部分做得怎麼樣? |
20 |
陳院長威明:報告委員,移工來開刀、治療的有一部分數目,大部分都有雇主派人陪他過來,這是第一點;第二個,現在我們的手機、AI很多即時的翻譯都已經有了,只要他講一句譬如說越南文,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翻成中文,醫師也可以瞭解。 |
21 |
羅委員美玲:可是我們有一些專有的醫療名詞要如何翻?我想手機沒有辦法專業到很多醫療的名詞可以翻譯過來。 |
22 |
陳院長威明:是。 |
23 |
羅委員美玲:像這個部分說實在我們實際詢問到一些移工,他說真的很害怕去醫院,因為無法表達、溝通會出了問題,譬如有一位越南漁工去就診,就算說有位通譯他懂得越南語,可是有很多醫療專業有名詞是沒有辦法去翻的,通譯可能在母國也都不曉得這個名詞,因為醫療名詞非常專業,也許連我們都沒有辦法去瞭解這個名詞,你要讓一般的翻譯、通譯去翻譯可能會有問題。請問榮總在這部分、在多國語言的部分是如何處理呢?到目前為止。 |
24 |
陳院長威明:謝謝委員,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點,我們會朝這條路來做,然後各種同意書、各種說明書我們會翻成各式各樣的語言,讓移工也知道、讓新住民都知道,這條路我們會努力。 |
25 |
羅委員美玲:對,因為我們在臺灣的外來人口有超過百萬。 |
26 |
陳院長威明:是,非常重要。 |
27 |
羅委員美玲:所以我想榮總在這部分應該也要肩負很重的責任。 |
28 |
陳院長威明:一定會努力。 |
29 |
羅委員美玲:我比較失望就是關於新住民特別門診停辦的事情,所以衍生到移工的這個服務。 |
30 |
陳院長威明:會努力。 |
31 |
羅委員美玲:我想這部分榮總需要來做努力。 |
32 |
陳院長威明:會努力。 |
33 |
羅委員美玲:OK,好,以上謝謝。 |
34 |
主席:謝謝羅美玲委員,各位請回。 |
35 |
接下來進行詢答的委員是黃仁委員。 |